北京市12層以下公共建筑將推廣屋頂綠化
寸土寸金的北京,正把綠化美化的觸角向空中延伸。凡是符合條件的12層以下公建屋頂都將實施綠化,建成空中花園。
日前,本市《關于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今后,公共建筑的新建或改建項目,符合條件但未將屋頂綠化納入項目設計的,規劃部門將不予審批。
12層以下公建主推屋頂綠化
“北京目前已經具備大規模推行屋頂綠化的條件。”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周劍平介紹,自1984年長城飯店首次建設屋頂綠化以來,本市已經陸續在中央機關、醫院、學校、居住區推廣屋頂綠化150萬平方米。“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當前城市中心區綠化空間嚴重不足,屋頂空間應當利用起來。” 從今年起,本市將大規模推廣屋頂綠化,重點是公共機構建筑,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團體組織所屬建筑等。在符合建筑規范、滿足建筑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公共機構少于12層、低于40米的非坡層頂新建、改建建筑;竣工時間不超過20年、層頂坡度小于15度的既有建筑,都應當實施屋頂綠化。
“尤其是新建、改建項目,符合屋頂綠化條件,但項目中卻沒有屋頂綠化設計的,規劃部門將不予審批,建設部門也不會頒發開工許可證。”周劍平說。
據了解,將屋頂綠化建筑層數定在12層、40米以下,主要出于北京氣候條件的考慮。“北京冬季風大,植物的蒸騰作用比較強。12層以下,低于40米的屋頂高度,在風速、溫度等各方面相對適宜植物生長。”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楊志華說。
綠地率不足,屋頂花園可彌補 不論是公共機構建筑,還是商業開發建筑,根據所處的位置、區域,都有各自的綠化率要求。綠化率不達標怎么辦?按照新出臺的立體綠化工作意見,新建、改建項目的附屬綠化用地面積達不到規劃要求的,可以通過屋頂綠化面積來彌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項目綠地面積不足,都可以通過屋頂綠化來“找補”。“必須符合一個硬指標,就是項目用地范圍內的實土綠化面積要達到規劃標準的50%以上。”楊志華介紹。
所謂實土綠化,是相對于覆土綠化而言。當前,很多項目都開發了地下空間。在地下空間上覆蓋兩三米的土層,然后種草坪,這叫作覆土綠化。反之,沒有地下空間設施,直接栽花種樹的,叫作實土綠化。一般情況下,覆土綠化栽不了大樹,生態效果和實土綠化相比,也要差得多。
具體到某一個新建項目,假設按規劃要求,綠地率必須要達到30%。只有在該項目的實土綠化面積達到15%以上,才能考慮用屋頂綠化來彌補其不足的部分。并且,屋頂綠化面積僅按照20%的比例折算,計入該項目附屬綠化用地面積。“設置這個門檻,主要是鼓勵單位或者開發商,盡可能多地利用地面空間實施綠化。否則,地上樓蓋滿了,只在樓頂上鋪一層綠,那肯定是不行的。”楊志華說。
屋頂綠化及養護將獲政策支持
和地面綠化相比,屋頂綠化不管是前期栽植,還是后期養護,技術性都更強。“比如,在樓頂上種樹,要防止它的根系刺破保護層;覆蓋土壤或基質,要考慮房屋的承重問題;后期養護,干旱缺水也不行。”北京市屋頂綠化協會會長譚天鷹說。
對此,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屋頂綠化的建設以及后期養護,最好請專業施工隊伍來實施。至于涉及到的資金問題,公建屋頂綠化及養護,由財政資金補貼。社會性投資建設項目,如果附屬綠化用地面積在未計入屋頂綠化面積前已經達到規劃要求的,由項目所在地區縣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屋頂綠化建設、養護予以支持。并且,該項目還可以按屋頂綠化面積享受防洪費減免優惠政策。目前,本市各區縣都在加緊制訂關于屋頂綠化補貼政策的實施細則,預計在8月底前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