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水行業監管】人民網:建筑防水 加強質量監管勢在必行
“作為建筑項目的基礎性工程,我國建筑防水市場現狀難以讓消費者完全滿意,企業不重視、消費者不清楚的問題較為突出,加強質量監管勢在必行。”以“呵護建筑保安全、提升質量促發展”為主題的建設工程防水公益大講堂在蓉開講,如何找到一條有效的破解之道成為關鍵。
對此,人民網記者邀請了多名建筑行業專家共同探討這一切實關系民生的“難題”。
建筑防水專家王新:
有建筑的地方就有滲漏
建筑防水實質上是使用隔水材料將建筑體的上上下下包裹起來,就單個的住宅建筑而言,它包括地下室、屋面、外墻、陽臺、廚房以及衛生間等各個部位的防水措施。隨著科技不斷革新,各種防水材料推陳出新,防水層的使用年限已經提升到了25年左右。
目前普通房屋建筑大多采用防水混凝土這種傳統材料。防水混凝土,變形能力差,容易與結構混凝土一塊龜裂,起不到真正的防水屏障作用。因此屋面、墻體以及地下室滲水維護成了居民住宅后期維護成本的主要開支,如何延長防水層的使用壽命和防水效果,也是建筑建材領域頗為關注的問題。
滲漏已不僅限于民建范圍,公建、橋梁、污水處理池等無一幸免。一句話,有建筑的地方就有滲漏。今年,無論是終端用戶、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媒體以及政府部門都對建筑滲漏聲討不絕,但如果只追問而不追查,就于事無補。
原華西集團董事長、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會長李純剛:
全國建筑滲漏率達到57.51%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國內65%的新建房屋投入使用1-2年內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滲漏占房地產質量投訴的65%,65%的建筑的防水工程6-8年后需要翻新,這就是著名的“三個65%令建筑防水行業蒙羞”報告。
據中國防水協會與北京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發布的《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顯示,在抽取的2849個建筑屋面調查樣本中,2716個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滲漏率達95.33%﹔1777個地下建筑樣本,其中1022個出現不同程度滲漏,滲漏率達到57.51%。
不要認為建筑漏水只是小問題,實際上,很多建筑漏水最終會引發嚴重后果。滲漏會導致鋼筋的銹脹,氧化后,鋼筋會越來越脹,這樣就會擠壓主體結構,引發安全問題,惡性循環下去,會減少建筑壽命。建筑滲漏已成為除建筑結構之外影響建筑質量的第二大問題,被稱為“建筑癌癥”。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副會長項玲珍:
偽劣材料充斥市場 施工工藝存缺陷
一般老百姓在“3.15”投訴建筑質量方面最多的毛病就是漏水,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收到的質量投訴反應防水問題特別多。由此可見,加強質量監管,規范生產和施工管理,堅持技術創新是提高防水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必然之路。
目前建筑防水領域問題多發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材料不合格,市場上存在很多假冒偽劣材料,以低價迷惑消費者﹔二是施工不標準,建筑結構復雜,對于細部節點施工不當。
作為建筑項目的基礎性工程,我國建筑防水市場現狀難以讓消費者完全滿意,企業不重視,加強質量監管勢在必行。
江蘇省住建廳西南辦事處主任錢明:
產能過剩為建筑防水行業帶來了很多問題
中國建筑滲漏率這么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產能過剩為建筑防水行業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低價競爭,甚至很多低于成本價的競爭,使得行業市場環境惡化﹔行業門坎過低,企業之間互相詆毀的惡意競爭不乏其例。
在建筑防水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要想生存,就犧牲質量,犧牲誠信,以此為代價去參與市場競爭,這種惡性競爭下,假冒偽劣、以次充好問題出現進而企業的競爭慢慢變成惡性的循環。針對頑疾,希望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提高防水卷材產品質量。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建筑防水行業逐漸重視,先后出臺了針對行業的各種政策,行業正由混亂向規范發展,由“不被重視”向“不可小視”的發展格局已經確立。建筑防水行業正處于面臨轉型升級,優化重組的重要時刻。
亞洲最大防水企業東方雨虹四川分公司總經理薛瓊:
規范和淘汰落后產能,行業更應自律
從市場反饋來看,建筑防水行業總體上不被重視、行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更尷尬的是,大量的非標產品充斥市場,壓價競爭,非專業化施工層層轉包,一些偽創新和概念炒作導致建筑滲漏。
要實現全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還需做到兩點:一是,國家層面逐漸重視,并加強管理,通過政策驅動實現產業規范和淘汰落后產能﹔二是加強建筑防水行業自律,促進全行業從粗放式發展向規范發展轉變。同時,作為建筑防水行業的工程載體,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加強與知名房企的合作也是行業自我凈化和完善的一個有效通道。(本文摘自中國防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