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點及細部處理
1.1、平面與立面節點部位
建議對結構樓板與立面交匯處的施工縫或磚砌立面墻體結合部位,鑿成寬20mm,深30mm的嵌縫槽,將槽內清理干凈后,采用高彈性密封材料(包括單組份聚氨酯密封膠、膏狀密封彈性體材料)對槽內進行嵌填,此工序完成后,再進行防水附加層和防水層的施工,見下圖。
1.2、陰陽角處理
陰陽角處用聚合物砂漿做成50圓角,增設500mm防水附加層一道。
1.3、節點部位
(1)施工縫防水處理
施工縫兩邊300mm范圍內增設防水層一道。具體防水處理見下圖。
(2)預埋套管穿墻面防水處理
穿過防水層的管道預理套管,套管中間焊接止水鋼板,管道安裝完成后,用石棉水泥填實,兩端用膠泥密封材料密封,迎水面設附加防水層一道。
(3)后澆帶防水處理
地下室后澆帶設計附加防水層,材料與地下室防水層一致,兩端寬度超出后澆帶邊緣300mm,具體做法見下圖:
(4)頂板與側墻交接處陽角防水處理
(5)水落口防水處理
水落口是屋面的雨水集中的部位,處理不好時,最容易引起滲漏,因此,落水口周圍與屋面交接處,應作密封處理,并要求涂膜應伸入落水口內50mm,防止翹邊開縫,但落水口構件必須安裝牢固。(做法見下圖)
(6)檐溝防水處理
(7)地溝防水處理